智能化原子熒光光度計是一種基于原子熒光光譜技術的高靈敏度分析儀器,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食品安全、地質勘探、臨床檢驗等領域。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原子化器將樣品中的待測元素轉化為氣態原子,再通過特定波長的激發光源使原子躍遷至激發態,隨后測量原子從激發態返回基態時發射的熒光信號強度,從而定量分析樣品中痕量元素的含量。智能化技術的引入進一步提升了儀器的自動化、準確度和操作便捷性。以下是其原理及優點的詳細分析。
原子化過程:樣品通過化學還原或高溫(如氫化物發生-原子化器、電熱石墨爐)將待測元素(如砷、汞、硒、銻等)轉化為氣態原子(如氫化物AsH2、Hg蒸氣)。
激發與發射:使用特定波長的光源(如空心陰極燈、無極放電燈)照射氣態原子,使其電子躍遷至激發態;激發態原子返回基態時發射熒光,熒光強度與元素濃度成正比。
自動化進樣系統:通過自動進樣器實現樣品、試劑(如還原劑、載流液)的自動添加,減少人工操作誤差。
智能控制與數據處理:采用嵌入式系統或上位機軟件,自動控制光源、原子化器、檢測器等模塊,實時采集和分析熒光信號,生成定量結果。
故障診斷與預警:內置傳感器和算法,實時監測儀器狀態(如氣體壓力、溫度、光源強度),自動報警并提示維護。
智能化原子熒光光度計的優點:
靈敏度優勢:原子熒光光譜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檢測限可達ppt(萬億分之一)級別,適合痕量元素分析。
抗干擾能力強:通過氫化物發生技術,將待測元素與基體分離,減少基體干擾,提高分析準確性。
減少人工誤差:自動進樣、自動稀釋、自動清洗等功能,避免手動操作引入的污染和誤差。
快速分析:單次分析時間通常為1-3分鐘,適合高通量檢測(如每小時可分析60個樣品)。
智能校準與質控:內置標準曲線自動生成功能,支持多點校準;自動運行質控樣品,確保數據可靠性。